后期供需弱势及美国大选对油价的压制仍将成为主线,11月中旬以前,油价震荡向下的趋势仍将延续,波动方面则需警惕欧债及中东是否出现极端事件影响。
美国QE3预期兑现后,由于财政悬崖的存在,流动性注入的预期对大宗商品并无实质推动,原油回归供需面走弱。价格回归之后,欧债方面的系统性风险对于市场的影响亦逐步淡化,油价由金融主导转为供需主导,地缘政治紧张及经济走弱形成博弈,期间地缘性政治曾经一度成为支撑,引发价格震荡。然而,随着市场焦点由供应威胁向需求疲弱的切换,上周五起国际油价持续下行,跌破前期87.5美元一线支撑,经济低迷带来的需求忧虑逐步笼罩市场。
10月以来,影响油价的第一个焦点在于土叙两国的冲突,缘起于10月3日叙利亚迫击炮落入土耳其境内造成伤亡。其后两国出现持续互击,土耳其更通过跨境动议,冲突于短期内升级。而两国皆非主要产油国,市场担忧的焦点在于冲突是否扩大蔓延至中东其他国家,以及再度受到制裁的伊朗方面动向。短期来看,两国局势虽未好转,但亦无明显恶化迹象,因而逐步淡出市场视野。后期主要关注冲突的外溢效应,目前黎巴嫩政局动荡、叙利亚难民涌入,如危机蔓延,多变的局势仍将干扰油价。
市场焦点从地缘政治向经济弱势切换始于三大原油组织的月报。10月10-12日间,OPEC、EIA、IEA连续抛出月报,均表示悲观的经济前景仍将继续打压石油需求,并强调了供应充裕;IEA在中期展望中更提及未来5年的石油市场供应均会更为充裕。同时,连续两周EIA公布的美原油库存数据皆呈现上升,10月12日当周美原油库存上升286万桶,增长至历史同期最高水平,也间接印证了供需之间的矛盾。
而这一弱势仍将延续:从可能出现供应变化的主要地区来看,沙特虽声称确保油价100美元/桶以下,但其产量剩余提升空间有限,供应将持平;苏丹政府承诺复产,年底前产量将提升15-20万桶/日;再考虑到北海油田10月逐步复产,全球原油四季度供应提升。
相比之下,消费端情况并不乐观,美国四季度原油季节性消费弱于三季度;欧洲经济下滑,需求持续下降,德国10月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5.7,低于预期的48.0及9月终值47.4;中国方面,虽然近期经济数据向好,且9-11月逐渐步入柴油消费旺季,但落实到原油进口量方面,并未出现超预期增长,9月原油进口环比虽增加9.13%,同比仍下降1.81%。从目前的数据来看,四季度原油的供需弱势仍将延续,而不确定性可能出现在中国经济上,一方面经济数据改善可能是昙花一现;另一方面CPI走低又留出了宽松的空间。但这一波动在美国大选落定之前难以发挥作用。